古诗新雷清张维屏(疫临清朝:张维屏的《五世班贡花界》清新新解)
疫临清朝:张维屏的《五世班贡花界》清新新解
2020年初,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各国民众和政府都在开展全面抗疫。而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历过灾疫。清代著名画家张维屏创作的《五世班贡花界》正好描绘了一幅与当下疫情主题与气氛相似的场景。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幅画的新解,体会清新的诗意和风韵。
一、《五世班贡花界》简介
《五世班贡花界》是清代画家张维屏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是一幅绢本水墨长卷,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完成。它以朵朵诱人的花艳、多姿的山石、飒爽的松柏,构建了一幅自然清新、优美和谐的画面,赞美了自然的崇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充满了诗意的清新韵味。
其画面主体是岩石间花木,湖畔红楼,透过树叶可以看到一群人在游览。而画面的左侧为一些士人,在欣赏和吟咏花木景象,相互交流、品评。他们有的捧书抚琴,有的手持扇子,注视花界之美。右侧则是一位官服补子的官员领着一位仕女前来参观。在画的上部,一只鸟儿在树枝上鸣唱,飘洒在空气中的花瓣如音符般起舞。
二、新解:《五世班贡花界》中的疫情隐喻
研究称,《五世班贡花界》近年来在中国疾控中心首位华人主任吴尊友教授的关注下,因为其描绘出人们的“防疫”意识和行动,获得新的诠释。
东北师范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信息与传播专业教师宋锦涛曾分析,这幅画中描绘的有“防疫”、“保护树木”等自然环保主题。据宋锦涛表示,“五世班贡花界”虽然是一幅清新雅致的花鸟画,但它描绘的情境却与今天的疫情防控息息相关。宋锦涛教授表示:“画面中有很多象征,如岩上的松柏象征人生的坚韧,岩下的梅花则代表迎春的希望;底下的人物一字排开,有秩序和安排,该注意到疫情时要做到‘分开’。”宋锦涛还指出,疫情里需要“敬畏”而非“恐慌”,同时在敬畏之中还需谨慎和乐观,所以该画呈现出的手握拍子、吟咏花篱的士人们也是这种“敬畏”的象征之一。
如此一幅兼具了文学和艺术性的“疫情画”,传递了积极向上,人与自然和谐的情怀,也为当下的疫情防控贡献了薄薄一份力量,还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
在现实中,灾疫期间人们会看到许多带有悲痛与沉重感的场景和新闻报道。但是,艺术家的意向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希望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平静。在神风怒涛的世界中,清新的绘画与大自然的清洁带给我们宁静和自由。《五世班贡花界》中画面透着一个“空间”的和平,提醒人们在这不确定的时期,保持信心,让普通人看到阳光,增强了对生活的爱和勇气。
我们与过去的人类面对着相似的命运。在人类文化史上,任何一种文化的繁荣昌盛都伴随着危机、灾害与竞争。能够从过去文化中汲取力量,以及保护自然,维护人类的共同生态体系,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良心自觉和行动自觉。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