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精选综合

两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及条约(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条约:国家间的外交博弈)

作者:旎旎生活 时间:2023-09-01T10:10:18 阅读数:331人阅读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条约:国家间的外交博弈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

起止时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始时间是1839年3月,当时英国商人李士宁的商船“红旗号”被中国官员扣留并没收,导致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随后,英国派遣代表前往中国,要求允许英国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地设置贸易口岸,并承认英国拥有在两广的特权。但清政府拒绝了英国的要求,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战争一直持续到1842年,最终以《南京条约》的签署结束。

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港口对英国贸易
  • 英国商人在境内可自由通行,不受制于中国法律管辖
  • 英国掌握香港岛,清政府支付全额赔款
  • 中国必须“修文垦荒”,向英国传教士开放中国内地传教

这些条款彻底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份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起止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因为留英华侨天津教案而爆发的。1856年,天津英商法国公使鸦片贩子杜月笙索取税赋时,误伤天津华人,而清政府却将这件事情定性为“谋杀案”并发出通缉令。法国外交部派遣全权代表凡尔赛来华,要求清朝赔偿巨额赔款,清政府拒绝,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战争持续了四年,最终以《北京条约》的签署结束。

条约内容

《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

  • 开放天津、上海等11个中国主要城市对英、法、俄等亚洲及欧美8个国家贸易
  •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直接洽谈中国贸易事宜
  • 清政府赔款4500万两白银给英、法、俄等8个国家
  • 中国官员被外国公使审判

这一次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更加沉入“半殖民地化”之中。清政府退让的程度受到国内的强烈批评,甚至引发了“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两次鸦片战争是国家间外交博弈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对外交往中“失信”和“弱势”的一面反映。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国内变革。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