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吏杜甫原文(悲秋独行的吏杜甫)
作者:旎旎生活
时间:2023-09-16T10:08:49
阅读数:655人阅读
悲秋独行的吏杜甫
杜甫作品中的《悲秋独行示儿女》被誉为草堂诗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有一句“咫尺岐路惊寒鸦”,描绘了杜甫在潼关吏任职时观察到的景象。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解读这首诗歌,深入了解杜甫在潼关吏任职期间的经历。
一、吏掌潼关
唐代中期,朝廷设立六道,以辖区分割全国。潼关一道,所辖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省的大片区域。杜甫被任命为潼关吏,管理这大片疆土,要传达皇帝的政策、处理各地的案件、并保证长安到潼关一带的交通畅通。杜甫与潼关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几个年轻的儿子也一同前往潼关,他的诗歌和文学理念也得到了潼关地区的一些文人的青睐。
二、咫尺岐路惊寒鸦
在走过即将离任的寒山寺这个地方时,杜甫用了“咫尺岐路惊寒鸦”这一句诗表达了自己的愁苦和感叹。杜甫面临这么多的难题,北方的边疆风险、中原地区的官商横行,民众的压迫和苦难。此时,他看到了天空中的乌鸦正狂风中飞舞,忽然感到心灰意冷,感叹人生不过如此,悲观莫名地袭来。
三、愁人远恨近篱落
杜甫身居高位,是管理这片大区的权力顶端,然而,他深处愁苦,压着千万的重担。他因此与那些稚气未消、年幼的儿子和曹彬、王勃等著名文人仙禽们一起在咫尺岐路惊寒鸦的时候寻找自己愁苦的根源。他们相对于诗人而言是幸运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然而,他们无法免除政治权力的压迫。在悲秋独行的岁月里,杜甫感受着这种愁苦。
,咫尺岐路惊寒鸦是杜甫在潼关吏任期间的写照,也反映了千年前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杜甫以自己的视角,用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深处的愁苦和矛盾心理,突显文学中人物的矛盾性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