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的道家典籍(静坐养神——道家经典《庄子》中的思考)
静坐养神——道家经典《庄子》中的思考
人们常说“静坐养神”,这个说法源远流长,早在道家经典《庄子》中便有所涉及。道家认为,修身养性、静坐思索、保持内心平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石。下面,我们来探讨《庄子》中关于静坐养神的思考。
1.心随自然,感受万物
《庄子》中提到了“心随自然”的概念。道家认为,自然是世界的本原,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心随自然就是要让自己的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自然的精髓。只有这样,人才能沉淀内心,悟透生命的真谛。
同时,《庄子》也提到:“若大象无形,神化之容,则受之无形。”这告诉我们,在静坐的过程中,要让思维放空,不去想太多。和自然融为一体,感受自然,而不是强求获取,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
2.去除杂念,宁静自在
《庄子》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知是指宏观层面的知识,小知是指微观层面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繁琐琐碎的杂念。道家认为,人应该追求大知,同时也要摆脱小知的干扰。
静坐养神就是在去除杂念的基础上,让自己处于心无杂念的状态中。这样一来,人的意识将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扰,得到宁静自在的体验。同时,在这种宁静自在的状态下,人的思维反而更加敏锐,对生命的本源也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忘却自我,感悟自然
《庄子》中有一个又一个的寓言,通过寓言来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超越自我,感悟自然。静坐的时候,也要忘却自我,将自己的思维延伸到更高层次的认识上。
忘却自我是指人的精神可以超越物质世界,以一种更为高尚的状态去审视生命和自然。这种忘却在静坐的时候表现得尤为鲜明,只有忘却了自我,才会得到更加深入的体验和认识。因此,“忘却自我”是静坐养神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提升个人精神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道家经典《庄子》中对于静坐养神的思考,对我们塑造成一个更好的人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静坐,我们能够悟透生命的真谛,得到内心的平静,强化个人的精神素质,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自我实现和人生追求。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